精细化管理
发布日期:2015-03-03浏览:2361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时长12 H课程大纲
 导言、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
 一、什么是精细化管理
 二、谁来实施精细化管理
 三、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
 
 
 导言: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(Why)
 
 
 一、什么是精细化管理(What)
 1.何为“精”、何为“细”?何为“化”?
 •精:物质或事物最纯粹、最精华部分;也表“很”、“极”、“专一”、“深入”
 精心:用心做事,表现为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意识;(理念)
 精细:对细节细致入微的把握;(精者,去粗也;细者,入微也)
 精确:科学精神:对细节(尽可能)准确、量化;(方法和工具)
 精致:对工作/事物/细节的成果物,以符合美学的原则来呈现;—创造经典
 精进:改善无止境
 精锐:锐,尖锐,刀尖,表现为最强而有力的物品、器物、团队等
 精简:减少不必要的东西,使效益最大化
 精益:精益求精,好上加好
 精益求精、精兵简政、精简人员,精诚团结、精打细算、精雕细刻(琢)、精妙(美)绝伦、精明强干……
 •细:指小;也指仔细、详细、周密、精细。如:细微、细密、细腻、细则、细致;
 细节:细小的环节或情节;
 •化:什么是”化”?化育之道,即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,找到规律,掌握规律,形成科学
 •归纳:精细化——体现事务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细小事物和细节。
 
 
 2、什么是管理?
 理想的管理状态:
 组织严密
 权责明晰
 协同配合
 高效运转
 持续热情
 不断创新
 管理的“管”与“理”
 管——监督、控制(监管、管控、管制)
 理——指导、服务(梳理、整理、清理、指导、服务)
 管理的误区:1)、“管”得多“理”得少;2)、管别人,管下属(管理都是从管自己开始的)
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:是“理”而不是“管”
 
 
 3、什么是精细化管理?
 •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。体现管理者对严谨、认真、精益求精思想的认同和追求;
 •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。实现精细化管理,必须确立明晰的工作岗位和流程体系,建立科学量化的考核标准,并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工具;
 •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,崇尚规则意识(轨,机制,治理结构)。要求管理者实现从监督、控制为主的角色向服务、指导为主的角色转变,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;
 •精细化管理适用范围是组织的各个单元、各运行环节及全体成员,既:全员、全面/方位、全程/过程;
 •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培训和训练,达到组织成员全员职业化才能实现方式;
 •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,而是永续精进的过程,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。(持续改进——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!)
 精细化管理的定义:
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,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、细化和标准化,为员工的行为提供精确的指导,并通过对员工的科学训练,最终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、高效和协同运行,并能实现持续改善。
 
 
 二、谁来实施精细化管理(Who)
 1、管理者
 •领导者是管理者
 •知识工作者是管理者
 •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企业/组织工作的,都是管理者(企业所有员工都是管理者:参与、接受、自我管理)
 •管理者首先是服务者指导者,而后才是管控者
 •全员管理者与全员职业化
 2、管理者的职能
 •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工作重点:
 •高层管理者:制定战略、选好人才(搭好班子)、当好导师/教练
 •中层管理者:贯彻战略,制定系统而细化的规则、流程、制度并组织实施
 •基层管理者: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,运用专业管理方法和工具实施管理
 
 
 三、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(How(When、Where)
 1、明确规则
 企业管理精细化的基础——制定规则:就是设计一套可行的运营规则,使每位员工依照所设定的操作规范与事务流程工作;主管依据量化的标准做好考核与追踪。工作量可以计算,工作品质可以衡量。
 精细化管理从规则整合开始
 精细化管理核心对象(一个目标两项重点三级台阶)
 对“人”:精心、精细、精确、精致;
 对“事”:精进、精益、精简、精锐。
 精细化管理的三个特性
 •细化:使各个环节更清晰、可控,挤掉水分
 •系统化:点-线-面立体思维,严谨的系统思维
 •量化:科学测试、数据分析、寻找和总结规律、建立一数据量化为核心的标准体系
 
 
 什么是规则?规律和原则,是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标准。
 I.岗位明确
 II.流程清晰
 III.标准具体/量化
 IV.考核到位/兑现
 V.制度/机制保障
 
 
 精细化管理之“四项基本原则”—5W1H
 原则一(岗位):干什么?谁来干?(What,who)这是组织管理中的首要问题。(组织应先定好岗位,确定岗位职责,再找合适的人来开展工作;也有组织是先找人干起来,再分配合适的工作给“干事的人”)
 原则二(流程):怎样干?(How,When,Where)组织应有自己正确的“操作手册”和“路线图”“流程图”。使员工通过分工协作高效率地完成工作。
 原则三(标准):干到什么程度?达到什么目标?员工按照正确的方法(流程)工作,应有预定的标准,这是管理的目的(Why),也是绩效考核的依据
 原则四(考核):谁来检查、考核?如何检查、考核?(5W1H)
 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步骤
 
 
 2、关注细节
 精细化管理源于细节
 细节是什么?
 细节源于态度
 细节体现责任
 细节表现素质
 细节成就品质
 细节彰显品位
 细节决定成败
 精细化管理“五字诀”——细、系、精、专、规
 细:细节、细分
 系:系统性原则
 精:精心+精细+精确+精致+精进+精益+精简+精锐
 专:三专:事事“专注”、人人“专业”、个个“专家”
 规:规则意识
 3、立足职业
 •学历不等于能力,文凭不等于素质
 •全员职业化(Profession)是精细化管理的保证
 •职业化(Profession)素质是职场的最基本要求
 •敬业是职业化(Profession)的最高境界
 4、科学量化——方法与工具
 1).标杆思维(立标—对标—达标—创标)
 2).标准先行(标准化)
 3).数据量化(数据化)
 4).系统方法(系统化)
 5).创新工具(模板化)——公式、定律、表格、图表、软件、模具、看板……
 6).信息化
 5、强化培训
 职业化培训的方法
 原则:实战、实效;实用,够用——可以量化评估
 系统性、计划性、寓教于乐、分类-分合施教
 课堂教学、现场实践、参观学习、研讨分析、案例研讨、标杆学习、实用方案、师徒传承、走出去(培训接力、知识漂流)、请进来、内部讲师制、国内外流动课堂
 叠进式、启发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、案例式、
 及时交流分享、转化落地
 “
 推进精细化管理的6个模块
 模块1:决策保证:定位准确、目标分解、决策程序化
 模块2:技术手段:设备、技术、知识工具、防错方法
 模块3:规则基础:流程系统、岗位明晰、程序具体、制度约束、考核测评
 模块4:训练方法:意识养成、科学培训、传帮带组织
 模块5:沟通纽带:例会制度、“报-连-相”信息共享、随机对话与实时记录、看板
 模块6:文化保障:愿景、使命、价值观、氛围、职业化
 
 
 精细化管理的参考工具
 I.岗位分析鱼刺图
 II.岗位18方格
 III.四象限分析图
 IV.核心岗位稀缺性调查
 V.客户五晋级
 VI.战略规划十步法
 VII.靶状图(雷达图)考核
 ……
 ……
 
 
    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


 
	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




 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					 
				 
				